通知两则

通知:请各位通知学生,明天后街拆除违章建筑,1)后门不开,请提醒同学提前准备好明天的早餐,以防学校食堂拥挤发生意外,更不能因此而影响正常上课;2)明天严禁学生从各进口进入后街,更不能爬围墙进入后街,拆违期间,严禁学生围观、拍照等,如有违者,学校及望城区政府将对其严肃处理;(特别提醒住1栋、6栋、9栋、住后街的外宿学生,及在实验楼上课等离后街比较近的学生,禁止拍照,若有此类照片流传到网上被人利用,将彻查并处理。)3)请各班开好班会,各班千万不能有任何影响拆违的事件发生,这关系到XXX学院的长远发展,关系到望城区长远的城市规划建设。4)良好的学校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,请各班引起高度重视,成立由辅导员为主的专门管理小组负责此事,不能有出现任何纰漏。5)提醒大家:安全重于一切!!

我在接到通知后进行宣传时,只说了两句话:

  1. 明天学校后门不开,买早餐不要到后街去了;
  2. 明天拆迁期间,禁止围观,不准拍照。

事实是,拆迁如战场,兵贵神速:

通知:有关后街改造的行动,望城政府已提前于今天下午进行,我校紧急决定:今天下午5点关锁后门,请同学们注意了!

“割绳子”游戏的礼品盒第5关

“Cut the rope”这游戏最近很火,我也下载试玩了一下,一看是我最钟爱的物理小游戏,我便不能自拔了。

一路都很顺,没想到卡在了Gift box的level 5,也就是level 4-5。三个滚动轴,层层往上摞,各自的中间长满了刺,玩了很多次才意识到刚好过不去。

整整两天没有结果,我也只好上网求仙问道了:ign.com上的视频很直观,youtube上的过关斩将所向披靡,youku上的也不错。

但是不知道是我的手机屏幕有问题呢,还是人家的游戏版本太假,反正我是做不到他们那样。

最终我倒是总结出了自己的两种玩法:

  1. 趁势破气泡,滑到第1颗星,再看准时机单摆到第2个滚轴上,可惜荡不到第3个。可缺点太多:在中间的时候,左右都有刺挡着,不好发力,而且第3个轴又很高,最为致命的是屏幕摇摆不定,很难控制!
  2. 第1个星用滚轴的瞬间移动摘得,第2颗和第3颗利用绳子的张力:当球过了第1个槛,被两根绳子牵住时,不要急着割绳子,把两个滚轴反向拉远,让绳子绷紧至发红,然后割下面那根,自然就接到第2颗星了。接星之后,球会顺着惯性连到第3个滚轴。最后一步同理,弹进口的同时扫1颗星。此法甚是稳定!我等无名人氏还是不要走高人的甩球路线为好。

更新:后来我换了个版本,才发现确实是我先前的版本有问题。先前的版本是中文的,但是只有4大关;换了之后的版本为英文版,有10大关。

巧用QQ邮箱“邮件撤回”刺探……

在这个浮躁的年代,恐怕没有人会静下心来写一封邮件,他们更多地是在及时通讯软件上滞留。其实,利用邮件进行交流,可以避免“见或不见”的尴尬,可以浓缩千言万语,可以不怕丢失记录……类比起来,正如微博的私信功能,只是邮件更能包罗万象,也不需要什么鬼实名制。

由于“社会和谐,国家安康”,加上QQ是绝大部分网名必不可少的工具,所以我混QQ邮箱也混到了一定级别了。然而到现在我才偶然想到,它的“邮件功能”可以用来探测好友是否阅读了某邮件

在“已发送”中找到邮件,打开,在上方便能看到“撤回”,点击之后,便会返回撤回报告。这里我以前只遇到过一种情况,如果对方已读了,则撤回失败。昨天遇到了第二种,发出15天后也不能撤回。有一点必须注意,好像如果撤回成功,在对方那儿打开该邮件,会显示被撤回,简言之就是对方是可以看到你的撤回行为的。发了又撤,撤了又发,真是件挺让人尴尬的事儿啊!

顺便说一下,Gmail后来也推出了“邮件撤回”功能,可是却比QQ邮箱晚了很久。作为国内第一邮箱(去年12月底各种爆库数据概率统计得出的结果),除去迫于“四项基本原则”的无奈之举,QQ邮箱确实值得称赞。

网页乱码就换个(字符)编码

这几年有幸接触了网络,对于“乱码”这个问题,我觉得不外乎“编码不对”这么个原因了。

不知该说“众所周知”,还是该说“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”,是的,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人才是老外们,由于历史的原因,游戏规则向来是他们定。所以,出现乱码,十有八九是因为它们没考虑到中文字符,谁让他们本来就不懂呢?当然,偶尔会是简、繁体字符编码相互之间的冲突。

了解了这个背景,出现乱码也就不足为奇了。解决办法就是换一个字符编码:网页乱码自然是在浏览器里更改设置,如果是装进电脑的游戏或者应用软件,那就要进控制面板进行调整了。

最后,像我这种外行,只要知道各字符集间的关系是UTF-8>GB18030>GBK>GB2312就行了,一般用UTF-8能正常解码出原先的乱码,当然,用最匹配的编码能解决得更加完美。另外,网页源代码里的“charset”就是字符编码设置了,等于号之后就是真相。

过圣诞还是过元旦?

如果说传统佳节在小学生中还只是懵懵懂懂的年少无知,那它在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中却早已销声匿迹。只有两种例外,一种是长假,比如春节、国庆节,劳动节也勉强吧,另一种就是恨不得月月日日都有的情人节了。反倒是西方的各种节日让大伙们追逐不已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认真地思考了以后,我似乎明白了:作为同窗,同学与我们的共同语言是最多的,家人和父老乡亲们就不一样了,代沟大得很,因此,“节日”和“都在校”两个因素自然就促成了这种怪异现象。毕竟,官方是不可能为西方节日放假的,回家也就成了学生们寒暑假才去想的事。不过假设一下,即便破天荒地放了,估计大多数人还是会留校欢歌,因为家里的父辈们可活跃不起来,兴冲冲地回到家里也只会无聊吧。再者,西方节日往往贯穿在我们的平静生活中,没有假期一结束就要考试或者交一大箩筐作业的压力,大家自然也能敞开心去玩。

这一切,都情有可原,也无可厚非,或者我们可以这么想,十几亿中国人就算只有一个零头的人在坚守着传统文化,总也不至于断绝香火。可是,我想知道,西方的人们是否也如此“崇洋媚外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