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球是这样踢的

——几个足球规则的误区

在我的自我介绍中,足球总是有它的一席之地。这项自初中就迷恋上的运动,让我领略了求知带来的寝室难安,感受到了三点一线生活之外的乐趣,结交了不少阳光男生(甚至女生)。在属于所有伙伴的绿茵场上追逐或者坚守,无疑是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之一。

然而,由于各种原因,主要是历史原因,导致对某些规则理解上的以讹传讹,时不时令我这样一个运动爱好者倍感受挫。并不是说我就偏爱“钻牛角尖”,实在是这项运动在历经千锤百炼之后,规则的确如此——鼓励进攻!

借着寒假两次球友小聚的契机,我干脆把这些平时经常遇到的条条框框整理一下好了。

开球那一脚要往前踢

要不是认真接触足球的那会,我一开始就明智地钻研竞赛规则,估计我永远也不会知道有这么回事。

我确信我没猜错,不管是哪里人,大家开球呀,出于控球的目的,一开始就往回传,殊不知这是一个业余笑话。

看看人家正式比赛的电视转播,站在中场圈里的人总有两个(不像我们通常就1个人在哪儿),多的那一个并不是做样子的,人家要把队友往前拨的球控制住(然后才回传)。

这里的“往前”准确定义我这会儿就没去翻原文了,大意是指球被开出后至少要在对方场地上有一段移动,不论滚动的方向和距离,但一定要发生在对方场地上。这是一条很细微的条款,也是唯一一条我一直没能理解的条款,但是规则确实就这么定了。

只有三种发球不论“越位”

角球就不多说了,球本身就在底线上了,关键是球门球掷界外球(俗称扔手球)。

继续阅读

从四六级的垃圾短信说起

我们这里考四级和六级都一样,先要提前几个月进“湖南省CET报名系统”填写考生资料,不妨就让我从这里扯起来吧。

大陆无隐私

其中好像有两个联系方式,一个是电子邮箱,一个是电话号码。两次了,记得应该是从没收到过任何跟四六级有关的邮件。关于电话号码,四级的时候什么动静都没有,可11年12月六级这次,我就第二次明白了,官方就是个屁,一样出卖个人信息

继续阅读

总有这样的人

高中生活是值得永远纪念的,但是大学生活却更加真实。以前是全部向分数看齐,忽视个性;现在是没人会讨论挂科之外的成绩信息,我们更注重的是平日里的你来我往。后面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切的,我们才能在彼此平行的世界里将一个人看得更清楚。

大嘴巴型

高中时毕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,坐而论道需要一张滔滔不绝的大口,各种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让我们一次次放下手中的笔,遐想着外面广阔而斑斓的世界。这其中,肖的“异类”思想让我觉得头头是道,他的处事风格也令我赞叹不已,我们自然成为了好友。

只是没有想到,进了大学,一切都变了。尘世已经把他的利嘴打磨得更加锐利,“口无遮拦”和“暗语中伤”就算是我对他的偏见吧。

在公共场合,比如朋友小聚时、和亲戚一起吃饭时,明明是问我的问题,甚至是私人问题,他都要抢过去说,好像自己都知道,而那样的表情和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总令我感到刺痛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才懒得叫住他,纠正他,倒还不如听听他到底知道些什么、不知道些什么。没错,他知道的就算了,不知道的就永远别让他知道,只能这么跟他打交道了,连我在场的时候他什么都敢说,背地里真的就不敢想像了。

私底下我们还是免不了要聊聊天的。在他面前习惯性地成为一个聆听者,也许是偶然但更是必然。某次谈心他说到了他的一个苦恼,我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他,“说个不停,不让听的人喘息“就是最大问题,我也希望他能早日从“身边没人愿意听他说话”的自我圈禁中走出来。回到前面,聆听归聆听,他也有知道要停下来让我说两句的时候,只可惜,我会往远了谈,因为我实在不敢让他对我的生活获知太多。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,面对面讨论国家兴亡等大话题时,在他一次又一次批判我的想法时,我没有过多争辩;当然,他课外书读得多,我汲取一下各种观点也未尝不可。

继续阅读

过圣诞还是过元旦?

如果说传统佳节在小学生中还只是懵懵懂懂的年少无知,那它在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中却早已销声匿迹。只有两种例外,一种是长假,比如春节、国庆节,劳动节也勉强吧,另一种就是恨不得月月日日都有的情人节了。反倒是西方的各种节日让大伙们追逐不已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认真地思考了以后,我似乎明白了:作为同窗,同学与我们的共同语言是最多的,家人和父老乡亲们就不一样了,代沟大得很,因此,“节日”和“都在校”两个因素自然就促成了这种怪异现象。毕竟,官方是不可能为西方节日放假的,回家也就成了学生们寒暑假才去想的事。不过假设一下,即便破天荒地放了,估计大多数人还是会留校欢歌,因为家里的父辈们可活跃不起来,兴冲冲地回到家里也只会无聊吧。再者,西方节日往往贯穿在我们的平静生活中,没有假期一结束就要考试或者交一大箩筐作业的压力,大家自然也能敞开心去玩。

这一切,都情有可原,也无可厚非,或者我们可以这么想,十几亿中国人就算只有一个零头的人在坚守着传统文化,总也不至于断绝香火。可是,我想知道,西方的人们是否也如此“崇洋媚外”?

不悲不喜的考试结果

头等大事自然是临概,一颗七上八下的心在屏幕前终于平稳了,不多不少,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60分!喜,是庆幸阅卷老师被我的真情感动:无论会与不会,我都尽可能不扯蛋地写满了卷面,同时保持排版工整、字迹清晰。悲,是觉得不该考出这么低的分数,当然,并不是因为原本的二三十分变成六十分所以得寸进尺,实在我不忍看到60分不再是政治的特权分数。

此外,药分的得分即便在最坏预料之中,也还是令我闷闷不乐,可恨地连80都没上。

临概的不过率不低于2/3,重考之风早在卷子发下的那一刻就被卷起——因不服而教白卷的大有人在。我想表明的是,我现在也不知如何是好了,毕竟从头再来是很麻烦的事,但是,如果最终确定了要重考,只要不是因为同学们的极端心理原因推波助澜而得的,我定当支持,那样我的分数就不会只是这么一点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