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有这样的人

高中生活是值得永远纪念的,但是大学生活却更加真实。以前是全部向分数看齐,忽视个性;现在是没人会讨论挂科之外的成绩信息,我们更注重的是平日里的你来我往。后面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切的,我们才能在彼此平行的世界里将一个人看得更清楚。

大嘴巴型

高中时毕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,坐而论道需要一张滔滔不绝的大口,各种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让我们一次次放下手中的笔,遐想着外面广阔而斑斓的世界。这其中,肖的“异类”思想让我觉得头头是道,他的处事风格也令我赞叹不已,我们自然成为了好友。

只是没有想到,进了大学,一切都变了。尘世已经把他的利嘴打磨得更加锐利,“口无遮拦”和“暗语中伤”就算是我对他的偏见吧。

在公共场合,比如朋友小聚时、和亲戚一起吃饭时,明明是问我的问题,甚至是私人问题,他都要抢过去说,好像自己都知道,而那样的表情和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总令我感到刺痛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才懒得叫住他,纠正他,倒还不如听听他到底知道些什么、不知道些什么。没错,他知道的就算了,不知道的就永远别让他知道,只能这么跟他打交道了,连我在场的时候他什么都敢说,背地里真的就不敢想像了。

私底下我们还是免不了要聊聊天的。在他面前习惯性地成为一个聆听者,也许是偶然但更是必然。某次谈心他说到了他的一个苦恼,我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他,“说个不停,不让听的人喘息“就是最大问题,我也希望他能早日从“身边没人愿意听他说话”的自我圈禁中走出来。回到前面,聆听归聆听,他也有知道要停下来让我说两句的时候,只可惜,我会往远了谈,因为我实在不敢让他对我的生活获知太多。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,面对面讨论国家兴亡等大话题时,在他一次又一次批判我的想法时,我没有过多争辩;当然,他课外书读得多,我汲取一下各种观点也未尝不可。

继续阅读

冬日驾车小结

要不是寒假回家摸了几把车,我是根本不会知道,在寒冷的天气里开车是多么地麻烦。还好,在磕磕碰碰中,值得庆幸的是,我没有白开。

半联动的捷径

之前我就记录过,除掉自由行程,还有很长一段可踩下距离,然而半联动并不在这段距离的中间,而是往下一两公分(个人感觉)就够了。因此,往回抬时,松了又松,就是把握不住最后那一点点到底在哪里,上坡起步往后溜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说到这里,我要提一下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听力部分。各种辅导资料总是告诉我们,要注意最后那一句,“概率统计”表明它是很重要的。然而,我的经历告诉我,听的时候我永远都听不到:以为是的时候,听力继续;以为继续的时候,却已经是最后一句。

比较起来,寻找半联动最佳位置的感觉就是这样。明明只要踩下去一点点就是了,可是起步时肯定是要从下往上抬的,这是彻头彻尾地自己把自己给难住了。

就在一瞬间,我似乎悟出了什么。既然离合器的离与合只在毫厘之间,那我踩过半联动的位置多一点和少一点又有什么区别呢?都已经达到分离的效果了不是么?以踩下至半联动的距离为单位长度(除非特别说明,否则一律不计自由行程),踩下2个单位长度不就让半联动老老实实地呆在中间了吗?只踩下四五个厘米,松一半还是不难的,至少要比踩到底再慢慢抬要强得多。

满腔欢喜地尝试了很多次,实际效果告诉我,很出色啊!过红灯起步麻利多了,我自己都被感动了。不过,距离爸爸说的“启动发动机后3秒内就动起来”的水平还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的,我绝对不能满足现状。

继续阅读

有关S40手机后台的小结

要不是上网时不得不退出软件才能查看短信,我想我也不会走上“后台”这条路。

这个真的很重要吗?

现在总结起来,好像还只有一种情况是不得不后台的。登录谷歌帐号时需要输入短信验证码,可是退出浏览器得到6位数再返回时,手机又会收到新的验证码,这将使得在手机上登录进入一个死循环。

另外还有一个没那么严重的原因。上网时如果临时想到什么事需要记下来,而又不想退出当前运行的软件,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,忘记之前想要记下来的事情。

然而现在有了实现的方法,能让事情办得更高效,又何必为了区区的后台运行功能出大血去换智能机呢?很多人用智能机不过就是希望QQ能不碍事地挂着,除此之外,也就剩下打电话和发短信的这两样了,我真为这样一部手机感到心碎。

“后台”副作用

官方一开始就不是这么设计的,本来嘛也就2M内存,所以实现后台之后,或多或少会有些问题。

继续阅读

过圣诞还是过元旦?

如果说传统佳节在小学生中还只是懵懵懂懂的年少无知,那它在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中却早已销声匿迹。只有两种例外,一种是长假,比如春节、国庆节,劳动节也勉强吧,另一种就是恨不得月月日日都有的情人节了。反倒是西方的各种节日让大伙们追逐不已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认真地思考了以后,我似乎明白了:作为同窗,同学与我们的共同语言是最多的,家人和父老乡亲们就不一样了,代沟大得很,因此,“节日”和“都在校”两个因素自然就促成了这种怪异现象。毕竟,官方是不可能为西方节日放假的,回家也就成了学生们寒暑假才去想的事。不过假设一下,即便破天荒地放了,估计大多数人还是会留校欢歌,因为家里的父辈们可活跃不起来,兴冲冲地回到家里也只会无聊吧。再者,西方节日往往贯穿在我们的平静生活中,没有假期一结束就要考试或者交一大箩筐作业的压力,大家自然也能敞开心去玩。

这一切,都情有可原,也无可厚非,或者我们可以这么想,十几亿中国人就算只有一个零头的人在坚守着传统文化,总也不至于断绝香火。可是,我想知道,西方的人们是否也如此“崇洋媚外”?

回家才看“都市1时间”

爸爸是很喜欢每晚6点多就转到湖南都市频道的,而我就觉得惭愧了,身在长沙却不闻不问,回到家才跟着看“都市1时间”,才顺带着了解市政建设和百姓生活。

那天看到了两则新闻,有必要记下来。一是火车票上的二维码信息,里面包含了完整的明文的身份证号码,不要以为旁边隐藏了几位尾数的数字就保护了自己的隐私,票用完是不宜随手丢弃的。二是长沙水价上调,我没看错,价位由高到低是“党>国>民”,现实中不管干什么,这个顺序都理当是反过来的,这个政策不得不让人拍手称快,希望不要只是做个样子,毕竟政府机关的水费从根本上说还是人民来付。

没有电视机,网络带宽不够,这都不应当成为借口,时间总是可以挤出来的。过分地关注《南周》上的民不聊生,有时倒不如放眼本地的民生百态来得贴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