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史了

寒假曾感叹不能继续无知,现在终于可以付诸实践了。

初觅“话说大清”

对于清朝,我只依稀记得高中教科书上说过一句“1664年,清军入关”,自此满人建立了清朝(请原谅我的无知)。除了这条,我还记得他们的祖先是努尔哈赤(请再一次原谅我的无知)。当然了,那种别致的发型我们都知道。那会儿,我连康雍乾三人的关系都理不清。

只是在综合书库里,有关清朝的书能让我找到并翻开的也只有“话说大清”系列了,(清史的书实在少得可怜,)仔细一看,原来是清十二帝挨个说。“天命可汗”努尔哈赤的那一本令我印象深刻,断断续续抽空看了两个星期,最后的60~70%索性就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啃完了。就我这样一个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来说,很是过瘾:奇数页标有纪年,偶数页附以重大记事;每页正文部分靠上位置有文物展览,让我想到了“鉴宝”节目;行文中插有各种古典文献的插图,增长了我不少见识;有一点点遗憾的地方就是,书写得有点小说的味道

既然已经看过此书,那就应当留下一微博式笔记。以下这些内容,我大部分是听都没听说过,很是惭愧。

  • 明末的皇帝依次是嘉靖、万历等。
  • 努尔哈赤于嘉靖三十八年出生。
  • 努尔哈赤的童年很悲惨,父亲受继母怂恿将他和他弟弟努尔哈齐赶出了家门。
  • 努尔哈赤年少时寄李成梁篱下,并与其小妾紫薇关系暧昧,她最终在与其逃跑时为不拖后腿而自殉。
  • 努尔哈赤逃离李成梁时,据说尽忠的大青马拼力奔跑为其累死;紫薇的小狗在李放出的火蔓延至摔马晕倒的努尔哈赤身前,也因反复用身体沾水浇湿其周围的草而累死;最后乌鸦在其头顶盘旋(乌鸦吃腐肉,它们的出现表明人已死),打消了李掘地三尺的念头。死里逃生,估计努尔哈赤交代后代建国称“大清”是为了像大青马感恩,禁吃狗肉、帽上为乌鸦留食也源于此。
  • 女真的传统之一是以娶败者的妻妾为荣。
  • 努尔哈赤妻妾成群,都是政治婚姻娶得,值得注意的是孟古格格和少女阿巴亥:努对前者感情笃深,其死是灭叶赫的导火索,后者为其生育多尔衮等三子。
  • 努尔哈赤先后统一了女真的哈达部、辉发部、乌拉部、叶赫部,成就后金大业。为子孙打下了各种基础。灭四部过程中,其中有个美女东哥,被其兄许配这许配那(包括努),二十几年未嫁,其间被努作战争借口多次。
  • 努尔哈赤身披十三幅盔甲起义,是他军事生涯的开端。
  • 努尔哈赤立长子褚英为太子,最后因其忤逆而囚死之。
  • 努尔哈赤立次子代善为太子,最后还是因为某些原因(与小妾阿巴亥有染?)收回成命。
  • 努尔哈赤晚年为儿子们的储位之争心力憔悴,创立了“八王共治”这玩意儿。这个实质就是分权了,所以皇太极上位之后不久就成了一纸空谈,作为一个帝王是不可能容忍皇帝轮流坐的诡异景象的。
  • 努尔哈赤因弟努尔哈齐反目,也囚死了他。
  • 努尔哈赤是常胜将军,萨尔浒以少胜多令人咋舌,之后先听范仲淹后人袭抚顺关,后取沈阳、辽阳,然而兵败宁远袁崇焕,使其郁闷地与世长辞。
  • 努尔哈赤做人精明,培养力量过程中数次亲身进贡,见过万历帝。顺明而后反明,时机掌握得当。
  • 万历帝上任时励精图治,可惜终究被乱麻所难倒,改为回避,日日花天酒地、歌舞升平,不问政事许多年。
  • 外国人最佩服的两个中国人: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。因为他们靠自己的能力造福了子孙后代。
  • 八阿哥皇太极也是篡位的。第一件事就是在父皇病危想见阿巴亥时暗中阻止,其后篡改遗诏让十二岁的十四弟(受伤的又是老十四,只是这次换成了多尔衮)蒙在鼓里,并逼死了其母阿巴亥(担心其聚集三子三旗势力动摇江山)。

即兴列完这么一大堆之后,我才发现这么一说,不但不全,还在无形中掺杂了一些感情色彩,影响了后来人进行参考,但是这又是没办法的事,转述不可避免地会失真

发现史才室友

看了书,免不了会在寝室里唠叨一两句。这可好,竟套出了一位历史专家!

张志刚说自己高中对历史很感兴趣,所以才知道得多点。但是彭志文在看一个和夫差、勾践、西施(原来这个人物是出现在春秋时代的!)有关的电视剧时,床上的张却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。有一天晚上还问我,清朝的皇帝有几个做了什么事的,并问我乾隆怎么样,我说他名声这么大总该做过什么吧,张追问他做过什么,在他后期清朝就走下坡路了……最后还扯到了什么溥仪染了性病,没有后代。有一次说顺治最后去当和尚了,我更是闻所未闻。如此种种,若就这样说张通晓中华上下五千年还不足为论的话,那他大一大二学政治时从没翻过近现代史纲要就考了九十几分(其它记录就不说了……),帮人代考此科(更没翻书)也得了九十多就是板上钉钉的铁证了。

在谈历史这一点上,我在张面前就相形见绌了,简直是班门弄斧。以我现有的所见所闻,只有听讲的份了。

或许,“问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、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正是如此!

读《清史稿》

老早就惦记上这本书了,只是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没有找到,这也直接导致我拿起“话说大清”系列品味努尔哈赤的一生。一鼓作气,我看完之后立马就去找寻下一本,可惜的是,我却翻不到“马上帝王”皇太极。于是我想起可以搜索图书馆数据库,竟被间接告知无此书。说时迟那时快,“清史稿”一词瞬间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,原本不抱希望的,没想到在文学书库倒是有一大摞,好几十卷呢。

糗事出现了。综合书库旁边就是文学书库,我竟然在出了综合书库后,跑上了五楼、六楼转悠了一圈,回到四楼才发现。进了文学书库,我却意识到没记下索书号,书库前面的两台电脑又是坏的,想到书库就这么大,干脆人肉搜索一下好了。奇妙的是,我转了一大圈,才发现《清史稿》就在进门后右面第二个书架上,清一色绿色的,仔细看才知道它和明史、宋史等占满了一列。

作为史书,《清史稿》的编排果然繁冗,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找到“卷一·本纪一·太祖”。有了“话说大清”的解读,现在又面对着简体有标点的《清史稿》,应该是有底的,不怕。

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,姓愛新覺羅氏,諱努爾哈齊。其先蓋金遺部。始祖布庫里雍順,母曰佛庫倫,相傳感朱果而孕。稍長,定三姓之亂,衆奉爲貝勒,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朶里城,號其部族曰滿洲。滿洲自此始。元於其地置軍民萬戸府,明初置建州衛。

越數世,布庫里雍順之族不善撫其衆,衆叛,族被戕,幼子范察走免。又數世,至都督孟特穆,是爲肇祖原皇帝,有智略,謀恢復,殲其仇,且責地焉。於是肇祖移居蘇克蘇滸河赫圖阿喇。有子二:長充善,次褚宴。充善子三:長妥羅,次妥義謨,次錫寶齊篇古。

錫寶齊篇古子一:都督福滿,是爲興祖直皇帝。興祖有子六:長德世庫,次劉闡,次索長阿,次覺昌安,是爲景祖翼皇帝,次包朗阿,次寶實。

景祖承祖業,居赫圖阿喇。諸兄弟各築城,近者五里,遠者二十里,環衛而居,通稱寧古塔貝勒,是爲六祖。景祖有子五:長禮敦,次額爾袞,次界堪,次塔克世,是爲顯祖宣皇帝,次塔察篇古。時有碩色納、加虎二族爲暴於諸部,景祖率禮敦及諸貝勒攻破之,盡收五嶺東蘇克蘇滸河西二百里諸部,由此遂盛。

顯祖有子五,太祖其長也。母喜塔喇氏,是爲宣皇后。孕十三月而生。是歲己未,明嘉靖三十八年也。

——来源于维基百科(该条目不知为何被墙)

话虽这么说,可文言文真要读起来,并不简单。除了“话说大清”,结合网上的一些资料,这几段我终于是搞懂了。

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,姓愛新覺羅氏,諱努爾哈齊。

太祖是庙号,高皇帝是谥号的简称,整个“太祖……高皇帝”就是努尔哈赤的完整谥号,29字,好像史无前例。估计大多数人看到“讳努尔哈齐”这里会感到惊讶——努尔哈齐不是努尔哈赤的弟弟么?在网上搜索了一下,原来不过是音译的偏差罢了,我等大可不必钻牛角尖

其先蓋金遺部。始祖布庫里雍順,母曰佛庫倫,相傳感朱果而孕。稍長,定三姓之亂,衆奉爲貝勒,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朶里城,號其部族曰滿洲。滿洲自此始。元於其地置軍民萬戸府,明初置建州衛。

祖先是金朝的后代(所以努建后金嘛)。始祖是努的始祖,叫布库里雍顺;母是始祖的母,叫佛库伦(一位仙女),他是她吃了喜鹊抛下的朱果而生的。始祖长大了平定了三族的纷争,被拥戴为贝勒,住在俄朵里城,把他的部落叫做满洲——问题又来了,“满洲”不是皇太极叫出来的么?元是元朝而非通假“原”,后面有明“明朝”嘛。

越數世,布庫里雍順之族不善撫其衆,衆叛,族被戕,幼子范察走免。又數世,至都督孟特穆,是爲肇祖原皇帝,有智略,謀恢復,殲其仇,且責地焉。於是肇祖移居蘇克蘇滸河赫圖阿喇。有子二:長充善,次褚宴。充善子三:長妥羅,次妥義謨,次錫寶齊篇古。

这个“越数世”让我困惑了很久,最后才感悟到是始祖之后数世。“走免”应理解为“逃跑了,免于一死”。赫图阿拉城是个被反复提到的重要地点。

錫寶齊篇古子一:都督福滿,是爲興祖直皇帝。興祖有子六:長德世庫,次劉闡,次索長阿,次覺昌安,是爲景祖翼皇帝,次包朗阿,次寶實。
景祖承祖業,居赫圖阿喇。諸兄弟各築城,近者五里,遠者二十里,環衛而居,通稱寧古塔貝勒,是爲六祖。景祖有子五:長禮敦,次額爾袞,次界堪,次塔克世,是爲顯祖宣皇帝,次塔察篇古。時有碩色納、加虎二族爲暴於諸部,景祖率禮敦及諸貝勒攻破之,盡收五嶺東蘇克蘇滸河西二百里諸部,由此遂盛。
顯祖有子五,太祖其長也。母喜塔喇氏,是爲宣皇后。孕十三月而生。是歲己未,明嘉靖三十八年也。

这几段就是族谱了,结合上面几段:始祖布库里雍顺之后有范察,而后有肇祖原皇帝孟特穆,肇祖的孙子福满为兴祖直皇帝,兴祖生景祖翼皇帝觉昌安,景祖又生显祖宣皇帝塔克世,到这一代,太祖努尔哈赤就在嘉靖三十八年诞生了。

景祖一段提到了宁古塔,原来它在老家赫图阿拉啊。

惯例小结

历史虽然是死板的,甚至由于人为记录而显得不可信,但在读的过程中,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,了解自家博大精深的文化,让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肉体上的躯壳,同时,也会惊奇地发现,我不是一个人,并不孤单。

读史了》上有3个想法

  1. Pingback引用通告: 一次次擦身而过 | Thank you, Sami! United States WordPress Unknow Os

  2. 让我想起了高二一位对清朝历史痴迷的同桌,,还有我看过的一部部电视剧,,可是到现在我都没能分清谁是谁!哈哈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