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人头痛的垃圾邮件

平日里用得上手的邮箱莫过于世界巨头Gmail和国内王者QQMail了。前者相对匿名,主要用于国外服务注册和索取墙外信息;后者扎根生活,国内的一切交流都靠它了。

年幼的无知,造就了这两个邮箱平均每天都要收到好几封垃圾邮件的恶果,以致被烦得不得不抽出一个时间来好好来对付它们。

GMail一览:

QQMail一览:

时下各类垃圾邮件及其特点

1、图片类

    • 邮件的正文为纯粹的图片,完全绕开了关键字屏蔽;(以轮子的推广邮件最为典型)
    • 或者在主体为图片的基础上,偶尔辅以极少数无关痛痒的文字。(以产品推销的邮件最为典型)

2、乱码类(最为迅猛)

    • 有的在一句通顺的话当中,每两个字之间插入一个与背景颜色一样的文字,如此一来,只有人眼才能识别;(如已经去除格式的文本“刺缺激干你但肾李上伏腺乐素管的发游地戏”)
    • 有的干脆绕过所有关键字,不知道在自言自语什么;
    • 总会留下一小段特定信息:
      • 知名与无名的域名;(前者如baidu.com、qq.com等,后者一看就知道不正常)
      • 短网址;(比较恶毒,首先用链接表面的用文字诱惑,其次没有直接出现目标网址,在关键字过滤面前有了双重保护!比如眼前的文字是“勿入”,点开是http://dwz.cn/yes,实际上会跳转到www.baidu.com去)
      • 流水号。(性质和批号差不多,虽然很有规律,却无法用正则表达式封杀)

3、伪装类

这类邮件的正文做工堪比正规网站——要图有图,要字体有字体,要排版有排版,很具专业性——说不准是实实在在的邮件推广,还是来钓鱼的。(比如什么软件开发调试的承包、期刊的征文等)

GMail和QQMail对垃圾邮件的应对措施

这还真体现了两国制度的不同。

GMail是用算法把它们标记为“垃圾邮件”,默认30天后自动删除。其余的,则需要我们用户进去自己看了再决定怎么办。

QQMail则是符合系统(腾讯的,不是用户自定义的)过滤规则的,格杀勿论,所以收件箱很清静,垃圾箱里毫无踪迹,直到一天我打开了首页下方的“自助查询”,看到了“收信查询”的一大摞名单,我才知道它是那么地“默默无闻”。不知道这样是好还是不好。

需要指出的是,对于最棘手的乱码类邮件,两者均能识别出来。

我做的

无论干什么,我坚定了一条原则——绝不回复。骂过去无异于告诉对方,我这个地址是存在的,是有人用的,对方高兴还来不及呢。

GMail对我很真诚,我知道,不过每每看到“垃圾邮件”旁边有数字出现时,我就觉得不自在,何不跳转到“已删除的邮件”里?这样既没有数字提醒,又有案可查(30天内),避免误删注册邮件等。GMail里有“永久删除”和“删除”,一个转瞬即逝,一个保留30天。我总觉得“垃圾邮件”标签和“已删除的邮件”完全可以合并起来,所以尽可能地设置了过滤规则,让垃圾邮件跳过“垃圾邮件”直接“已删除”。

    • 封杀“既不是我发出的,也不是发给我的”邮件[1]

这个说来奇怪,收件人里并没有我的邮箱地址,而我却收到了,唯一的解释就是被密送邮件标头里“To:”项下看不到)了,所以这个封杀方案会有副作用,密送的邮件也被咔嚓了。但我的GMail还没到需要别人密送邮件那份上,所以我用着很好。

方法是创建一个过滤器,填写如下:

from:-(you1@yourmail.com|you2@yourmail.com)
to:-(you1@yourmail.com|you2@yourmail.com)

其中from是发件人,to是收件人,-是“非”,|是“或”。

此法唯一的遗憾就是无法对无“To:”项或“To:”项为“undisclosed recipients(未公开的收件人)”的垃圾邮件生效。我搜索多时,暂时也不知道如何解决。

    • 如何让gmail不过滤垃圾邮件道而行之[2]

找到这篇文章纯属意外了,我从没想过有人会这样做。可谓快刀斩乱麻啊!上面写的都是浮云了!

过滤器的设置很简单,让系统对“label:spam”(标签为“垃圾邮件”的邮件)直接“删除邮件”就行了。

QQMail就不需要我动手了,与GMail“过滤器”对应的“收信规则”只用得着来分类归档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